作為日本鑄造行業的資深專家,田村啟治先生已經不是第一次到中國來了,而每一次到中國來,他都不由得贊賞中國鑄造業取得的巨大進步。與田村先生一樣,不少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都特地趕赴上海參加本屆展會,不同膚色、不同語言之間的互動交流已經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我們親眼目睹了中國鑄造業的蓬勃發展,非常令人驚嘆。”在這些國際學者看來,中國鑄造業所處的大環境令人羨慕。田村先生說:“目前,中國經濟仍處于增長時期,除了汽車行業,風電、核電、農機、工程機械等多個行業繼續保持高速發展。我在參觀展覽的時候發現,特別是風電的發展,非常快。而說到特別之處,有一家企業是做鋁合金低壓鑄造的,這在日本也沒有見到。”
田村先生還表示,“相對而言,日本鑄造業對汽車產業的依賴很大,但是目前經濟不景氣,汽車生產量下滑,我們也受到了很大的沖擊。而不可思議的是,中國汽車銷售量仍然保持上升;其他領域也并沒有出現太多下滑。” 對于有資料表明,在歐美鑄造業的轉移過程中也為中國鑄造業提升帶來了機遇。田村先生也看到了這一點,他說,全球已經有1/3的鑄件都在中國做,這么多產品中一定會出現越來越多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鑄件。他的印象中,早前中國卡車多,重型鑄件很多;但是隨著乘用車的發展,輕量化、小型化鑄件也會對鑄造技術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也促進了技術的提升。
此外,在金融危機持續的當口,會有更多的公司選擇中國本土企業下單。同時,越來越多的技術專家也愿意到中國進行技術指導,這都是對行業以及企業發展的利好消息。當然,田村先生也為中國鑄造業提出了希望。他表示“中國需要改進的地方也有一些,比如兩三萬家的數量讓人感到驚訝,這些企業不是都有必要存在的。特別是作為一個外國人,我們希望了解中國鑄造業,但無處下手,希望中國鑄造產業能有一個系統的運作機構讓國際社會認可中國鑄造產業。”
據介紹,在日本大約有3000多家鑄造企業,他們大約每月的鑄件產量在200—300噸左右,而產量在100噸以下的廠根本就不能稱之為企業。“日本鑄造的準入門檻很高,環境再生和可利用方面非常重要,那些沒有能力去改善、治理環境的企業是無法生存的。”他認為,中國鑄造企業的環保意識還有待增強,畢竟這是關乎千秋萬代的事情。到過日本工廠的人們都不難發現,臟、亂、差的生產環境是絕對不允許出現的,無論是防塵、噪音、廢水、廢氣的處理都是擺在日本鑄造企業面前的重要課題,“對環境的不負責任更是無法接受的”。 而中國企業的這一關才剛剛開始。
中國鑄造業協會副理事長黃天佑表示“中國鑄造業 的準入制度已經提上日程,根據有關規定,經過淘汰和整頓,達到規模化和環保生產的企業留下,低端產能和環保不力的企業將被淘汰。”毫無疑問,中國應該在這個方面多下點功夫。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在遠離鑄造業,更青睞IT、時尚以及金融業的時候。田村先生語重心長地說:“作為最基礎的產業,鑄造比任何行業都需要高科技,更需要人才的聚集,更需要社會各方面的鼎力支持。而在這方面,中國的現狀令人寬慰,我們看到了中國鑄造協會、中國鑄造企業的努力,我們相信,中國鑄造的未來會更加強大。” |